当前位置: 首页> 详情页

红色印记①大瓦窑1924:北京第一个农村党支部诞生记

2021-06-17 11:09:39

北京市丰台区被誉为“中华民族觉醒地”。举世闻名的卢沟桥坐落在永定河上,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烽火从这里燃起。而革命的星星火种,早就在这片土地上点燃——

永定河西岸,卢沟桥畔,有个长辛店镇。

1923年2月,长辛店机车厂工人与京汉铁路工人举行了震惊中外的“二七”大罢工。

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中国工人运动形成第一次高潮,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这次工人运动的最高峰。毛泽东曾说:“中国工人运动是从长辛店开始的。”

永定河东岸,卢沟桥乡,有个大瓦窑村。

1924年下半年,北京第一个农村党支部诞生在这里。

1925年5月10日,中国共产党领导各界群众在天安门前召开反对英、日帝国主义惨杀中国同胞的雪耻大会,中共大瓦窑村支部书记张永祥带领300多名农民参加并发表演讲,这是北京地区农民阶级第一次有组织地参加反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斗争。

长辛店、大瓦窑,相距不过几公里。百年之前,革命运动风云际会,一工一农红色传奇,在永定河两岸传颂至今。

4月13日,记者走进大瓦窑村党史馆,探寻北京市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与中国农大的红色往事。

《醒农》杂志背后的红色思潮

学校党委宣传部部长兼研究室主任赵竹村收藏着一本薄薄的老杂志——1920年5月1日,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学生创刊的《醒农》第一期。

在这期《醒农》创刊号中,《发行〈醒农〉的用意》一文申明了发刊宗旨:“吾们在这新思潮膨涨时代,各种批评的,鼓吹的杂志,风涌云现一般出来的时候,就发生了几种疑问:(1)彻底解决不是少数人所能做到的事情,为什么一般人竟忘却了多数的农民?(2)空谈玄理于实际没有什么裨益,为什么不实事求是谋人民的福利?所以我们发行《醒农》的宗旨是‘促人民之觉悟’‘谋农业之改进’。”文中还提出了“农民解放”“农村改造”等主张。

北京地区党领导下的农民运动的启蒙宣传工作,最早是在李大钊的号召和指导下,由农专社会主义小组“首先在西郊农村搞起来的”。

1921年夏季,在邓中夏的帮助下,农专学生杨开智、乐天宇、蒋子孝组织成立了“社会主义研究小组”,在农专最早开始了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与研究。

李大钊要求小组成员每天必须找农民谈话,进行社会主义宣传以便创造条件,在农村中发展党的组织。当时,农专校址在西郊罗道庄,学校实验场在五里店,地处农村,为接近农民提供了有利条件。

1921年下半年,党组织第一次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小册子发到附近农村去,对农民进行马克思主义启蒙宣传。

大瓦窑村小学教员张永祥看过这本小册子后,不断来农大找社会主义小组的组员谈社会主义社会的远景,讨论反抗帝国主义,推翻黑暗统治,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方法。

1922年,在社会主义青年团北京地方委员会成立前夕,依照邓中夏的建议,农专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9月,组织成立了青年团的外围组织“农业革新社”,邀请附近农民100余人参加了成立大会。

农业革新社成立后有一项具体任务:办农民夜校,由农业革新社社员担任教员,参加学习的人也很踊跃,有“70多岁的老人,10岁以下的娃娃,也有妇女们抱着孩子来上学的。”课堂上,一方面教人们识字,一方面讲救国救民的道路,发动农民参与革命活动。

1923年,京汉铁路“二七”大罢工后,农大(此时,国立农专改为国立北京农业大学)团支部向农村宣传“二七”罢工斗争,募捐了一笔较大的支援费。

1924年1月,农大全体团员转为党员,乐天宇担任首任党支部书记,并辅助李大钊抓北京地委农民运动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直到1925年李怀才任农委书记。

出版《醒农》是农大学生进行农民运动的重要活动之一,是将救亡宣传转向农民的重要方法和载体。因读者群体是广大农民,《醒农》成为当时不可多得的政治性与知识性相结合的刊物,如:创刊号刊发有《豆子不发芽如何处理》这样“接一气”的实用文章。

今天,记载着百年前红色往事的《醒农》已成为难得的革命历史文物。

大瓦窑村史馆里的红色历史

走进大瓦窑村党史馆,迎面的浮雕再现了1925年,张永祥带领300多名农民在天安门声援“五卅运动”的历史情景。

1924年下半年,经乐天宇介绍,张永祥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当时北京地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大瓦窑村党支部书记。

1925年5月,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全国工人阶级为了反抗帝国主义在我国剥削工人、惨杀工人等罪行,掀起了罢工高潮。

6月10日,张永祥等带领西郊农民300多人第一次参加了北京城的群众大会,声援工人运动,反对英、日帝国主义惨杀中国同胞。张永祥作为农民代表,第一次在天安门群众大会上登台演说,声讨帝国主义的野蛮罪行。

农民队伍在游行过程中,日本驻华使馆竟指使流氓多人寻隙殴辱,致使在大会上演说的张永祥等人受伤。农大学生黄盛桐联合北京学生联合会,向京师检察厅、京师警察厅提出了控诉。

中共北京地委闻讯,派共青团北京地委组织委员、中共北京西城支部书记邓洁在乐天宇的陪同下,前往西郊慰问张永祥和其他受伤农民,并将一面写有“为民前锋”的红旗奖给西郊农民运动的起点——大瓦窑村。

今天,在大瓦窑村党史馆二楼展厅里,“为民前锋”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格外吸引参观者瞩目。

“大家都说,字很像是胡子(李大钊同志当时通用的绰号)写的。”在“为民前锋”展览图旁边,展牌上览引述了乐天宇的回忆口述:“回到西部委时,邓洁还代表地委奖给农大党支部一面红旗,对我们从事农民运动的成绩表示鼓励。”

1926年3月18日,在中共北方区委的发起和推动下,北京农业大学和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80余所大中学校的学生,以及北京社会各界群众代表两万多人,在天安门前举行“反对八国最后通牒国民大会”,抗议日军入侵大沽口、炮轰国民军,声讨英美日等八国无理通牒中国的罪行。

大会结束后,游行队伍前往铁狮子胡同(现张自忠路)段祺瑞执政府请愿,却遭到枪击扫射,造成47人遇难,200多人受伤的“三一八”惨案。鲁迅称这一天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参加这次集会的卢沟桥一带各村农民达1000多人,张永祥也在其中。

不幸的是,张永祥在这场惨案中失踪,从此再无音讯。

今天,大瓦窑村党史馆的二楼展厅展示着从1924年村党支部成立至今11位党支部书记的照片。而第一位书记张永祥的照片,是一张稍显模糊的手绘图,生卒年不详,仅写着他担任党支部书记的年份:“1924—1926”。

张永祥的故事却越来越清晰,更加广泛地流传着。

资料来源:

⑴中国农业大学档案馆编,王步峥、杨滔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史料汇编1905-1949》,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

⑵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燕都春秋》编辑委员会编,《燕都春秋》,北京燕山出版社,1988

⑶中共北京农业大学委员会党史资料征集小组,《中国共产党北京农业大学组织史(1921-1937)》

⑷张仲葛编著,《中国近代高等农业教育的发祥》,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2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红色印记①大瓦窑1924:北京第一个农村党支部诞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