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解读红旗渠精神(之二):“艰苦创业”字源探究

2022-12-22 22:59:27 齐航福

20世纪60年代,安阳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大干10年,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在太行山上开凿出蜿蜒曲折的红旗渠,解决了沿线人民千百年来渴盼的吃水灌溉问题,也孕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安阳也是甲骨文的故乡,红旗渠精神16个字在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吗?文字演变过程如何?今天推出第二篇,一起探寻“艰苦创业”这四个字的发展脉络。

“艰苦创业”是指艰难困苦地创办事业。其中的“艰”字出现得最早,早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多次出现。“苦”字出现得较晚,始见于《说文》小篆中。“创”“业”二字,最早均见于金文中。四字发展演变脉络也较为清晰(文中截图均取自李学勤先生主编《字源》,撰写者分别为林志强、白于蓝、严玉、李守奎教授,谨表感谢)。


甲骨文11.png

甲骨文中的“艰”字,异体很多,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壴”(乐器“鼓”的样子,“鼓”字的初文),另一部分是“人”的样子,这里的人既可以是一位双手交叉、仰面朝天的人,也可以是一位敛着双手跪坐的女子,还可以是一位未标明性别跪坐的人。在后世的发展中,字形多有讹变,楷书繁体字作“艱”,该字左边的部分就是由“双手交叉、仰面朝天”的人慢慢变来的,右边的“艮”则是早在小篆中就出现的声旁(这时“壴”旁已经消失)。后来汉字进一步简化,写作“艰”,左边写作“又”,变成了一个纯粹的记号,已经完全看不出最初的模样了。

“艰”的本义可能就是指灾难、艰难。甲骨文中多见这种用法,如“今日亡(无)来艰”(《合集》24165),大意是,今天不会有到来的灾难吧?“子弗遭有艰”(《花东》286),大意是,“子”这个人不会遭遇到灾难吧?

甲骨文12.png

“苦”字出现得较晚,最早见于小篆,是个形声字,上面是“艸”表示字义,下面是“古”表示字音。

“苦”的本义是指苦菜,许慎在《说文》中解释说:“苦,大苦,苓也。”传世文献中就有这种用法,如“采苦采苦,首阳之下”(《诗经·唐风·采苓》),描绘的就是在首阳山下挖苦菜的情景。引申可指味道苦,如“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诗经·邶风·谷风》)。还可引申指辛苦、劳苦、刻苦等,如“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商君书·外内》)。


甲骨文13.png

“刅”是“创”的初文,最早见于西周金文中,是个指事字,字形为在“刃”字上再添加一点,用来表示以刀刃伤人。《说文解字》中出现了三个“创”字,第一个是“刅”,《说文》小篆,是个从西周一直延续使用下来的字形。第二个是“创”,“刅”的或体,是个形声字,右边的“刀”旁表示字义,左边的“倉”旁表示字音。第三个是“刱”,也是《说文》小篆,同样是个形声字,左边的“井”似表示字义,右边的“刅”表示字音。从许慎的解释中可以看出,前两个字形都是表示创伤之类的意思,第三个字形表示创建、创立的意思。在后世的发展中,人们都是统一使用“创”字了。需要注意的是,表示创伤之类的意思时,要读平声;而表示创建之类的意思时,要读去声。

“创”字可指创伤,如“夫身中大创十馀,适有万金良药,故得无死”(《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可指创建、创造,如“大夫种为越王垦草刱邑,辟地殖谷”(《战国策·秦策三》)。今天常用的“创业”,就是指创建功业。


甲骨文14.png

“业”字最早见于金文中,像两个人托举“大板”的样子,《说文》古文中依然保留着两个人托举的样子,但汉字发展演变的主线是删繁就简,所以在战国金文中该字就减去了重复的一半,这种写法一直使用到楷书繁体时,繁体作“業”,已经很难看出人托举“大版”的样子了。后来,截取“業”的上半部,就成了我们今天使用的简化字“业”。

“业”可指乐架上刻有锯齿的大木板(用来悬挂钟、磬等乐器),如“设业设虡,宫悬金镛”(张衡《东京赋》)。可指筑墙的板,如“大版谓之业”(《尔雅·释器》)。可引申指事业、功业等,如“于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还可引申指职业、产业、学业等。

责任编辑:王朝歌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甲骨文解读红旗渠精神,一起探寻“艰苦创业”这四个字的发展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