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在清明节之际,复旦大学将红色资源与创新载体深度融合,结合不同群体的特点,分类指导,引导师生自觉做红色历史的研究者、红色文化的传播者、红色家园的守护者,突出特色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
一、用好现场课堂与生动教材,创新打造红色育人载体
4月2日,复旦大学举行“缅怀英烈守初心 明理增信担使命”——烈士纪念雕塑和纪念广场落成暨清明追思英烈活动,感悟和致敬复旦英烈们的爱国奉献之心、为国牺牲之志。这也是复旦大学迎接建党百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活动之一。复旦大学党政领导、上海医学院领导,烈士子女及亲属代表,雕塑及广场设计方、捐赠方代表,学校相关部处负责人、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成员以及“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班望道班、新生骨干培训班、校史宣讲团等师生代表近200人出席本次活动。活动现场, “党史故事我来讲,红色精神我来传”接力活动也同步开启,复旦师生们共同打造了一堂生动的情景、情境党史课。
党委书记焦扬表示,致敬英雄、缅怀烈士,就要学习他们捍卫真理、追求光明的崇高信念;就要学习他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就要学习他们坚忍不拔、舍身忘我的高尚品格。焦扬指出,要讲好英烈故事,点亮理想灯塔;要深挖红色资源,筑牢信仰丰碑;要传承英烈精神,汇聚磅礴力量。
在116年复旦历史上,师生和校友中登记在册的烈士有52位,其中重庆红岩革命烈士就有10位。复旦大学是全国红岩烈士最多的高校。对此,学校深入挖掘、整理并展示复旦大学革命烈士资源,深入红色文化育人成果,历时两年设计与筹备,在邯郸校区内设立地标性红色文化景观“烈士纪念雕塑及纪念广场”,将理论教育、思想教育同生动的、有穿透力的场景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师生学好英烈事迹这门震撼灵魂的“党史大课”,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学校用好现场课堂与生动教材,创新红色育人载体,推动党史学习教育真正入脑入心、直击心灵。
二、分层分类开展情景教学,推进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
3月28日,复旦大学“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队员与全国青马学员代表前往龙华烈士陵园开展“追思先烈 学史增信”联组学习。队员与学员们通过参观雕塑碑苑、初心大道和就义地和《英雄壮歌——上海英烈纪念展》,追忆为革命事业牺牲的先辈,体悟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在龙华烈士陵园纪念碑广场;集体参加了祭扫仪式,向为中国革命事业献身的革命先烈献上花篮。队员和学员们还来到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老渔阳里2号,在初心之地感受建党初期的革命形势,学习陈望道老校长参与建党、主持《新青年》编务的历史。
在学习座谈会上,“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队员们表示,本次学习活动是一节坚定理想信念的思政课、一节宣讲红色基因的示范课、一节青年思想碰撞的交流课。要珍惜建党百年红色资源,找好党史学习资料,用思想指导实践。要扎扎实实学党史、踏踏实实练本领、朴朴实实作奉献。
为更好利用红色资源上好思想政治课,复旦大学依托《共产党宣言》展示馆,成立了复旦附属中小学“望道”党史研习社,主动将教学和科研向基础教育辐射,探索大中小学党史教育一体化。4月2日,“追望大道 青春向党”复旦附属中小学“望道”党史研习社正式成立暨中小学党史主题教育思政课第一课在《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开讲。
讲课教师团队由复旦大学老师和中学政治老师共同组成,“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的大学生担任助教。学员们亲身探访《共产党宣言》展示馆,情景式、沉浸式聆听陈望道老校长翻译《宣言》、参与建党的故事,感悟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望道”党史研习社首批成员后续还将自学研读《写给青少年的党史》等党史读本,并定期进行“行走的课堂”研习,将党史故事在校园内传承好、发扬好,在广大青年学子心中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三、讲好红色故事,丰富学习资源,营造浓厚氛围。
清明节当天,复旦大学设计推出“追忆先贤英烈楷模,传承复旦红色基因”线上“清明云祭扫”主题活动。“云祭扫”图文并茂展示了复旦先贤、英烈和时代楷模的生平,包括服务国家、建设复旦的五位老校长,以鲜血浇灌理想、以生命捍卫信仰的“复旦英烈”,以及为国家需要、人类需要不畏科研艰苦的时代楷模钟扬教授。“云祭扫”以线上献花的形式,号召师生“追忆先贤英烈楷模,传承复旦红色基因”,勉励师生砥砺前行,开拓进取。
深入学习党史,讲好校史、院系史中的红色故事,推动形成崇尚英雄、学习英雄的良好氛围,让复旦的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新闻学院、历史学系、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管理学院等复旦烈士所在院系组织师生采访烈士后人,形成生动报道。师生在采访与写作过程中深刻感悟革命精神,主动传播英雄事迹。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