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 | 英院开展别开生面的《影视翻译》创新思政课

发布时间:2020-11-19 08:55:01

 近日,英语学院《影视翻译》课程的主讲教师肖维青教授,开展了别开生面的思政创新系列公开课。5月18日,肖老师邀请了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的董琳娜(Irene Tor-Carroggio)博士和“全国自强模范”、“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盲人韩颖女士,利用腾讯会议在线课堂,与26位本科生、23位在线观摩的教师共聚一堂。与以往 “一言堂”的开课方式不同,本次课程在教学形式和方法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建立了师生、生生、师师之间的良性互动。


两位嘉宾曾受邀来到肖老师的课堂



 首先,肖老师从5月18日这个特殊的日子入手,介绍了全国助残日和第三十个全国助残日 “助残脱贫,决胜小康” 的主题,提出了助残形式的多样性,引发学生对关爱弱势群体的兴趣。

 随后,应邀授课的两位嘉宾分别从西方国家与中国不同的国情出发,对无障碍电影的发展历程、重要影响和制作流程等方面进行了专业的介绍。首先,董琳娜博士讲解了什么是无障碍电影,她指出,专业无障碍电影是专门来方便残障人士观看而经过加工处理的电影节目,有听障者字幕(Subtitling for Deaf and Hard‐hearing)和口述影像(Audio Description)两种形式,是指在普通电影原有的声画基础上,通过增配字幕方式或重新剪辑增补大量配音解说的方式,采用专业设备制作完成的、供有听力障碍或视力障碍的人们欣赏的电影。许多欧洲国家有相关的法律与政府资助项目来支持推动口述影像的施行,而目前中国的影视媒体中只有手语较为常见,相比之下,中国国内的无障碍电影推广仍有很长的路要走。董博士提到,翻译旨在完成从源语言到目标语言的转换,而口述影像制作过程中同样存在着图像、颜色、人物动作和表情等非语言符号与可视听语言之间的转换。肖老师也补充解释,口述影像也是一种翻译,属于符际翻译(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


董琳娜曾在剧院中做现场口述


 接着,韩颖女士讲述了我国无障碍电影的发展、制作流程,以及口述影像撰稿的原则。提及视障者对影视节目的渴求,她说,无障碍电影不仅能让视障人士体会到观影的乐趣,更能让他们获得被尊重、被关心的情感满足。随后,她结合自身经历介绍了上海口述影像的发展情况,从现场讲解到刻录光盘,再到商业院线放映专场,再到开放“阳光社区”放映点,口述影像一路发展一路完善,帮助了越来越多的视障人士。然而,韩女士也提到了无障碍电影惠及的听障人士还很少,普及的道路依然任重而道远。随后,韩女士着重介绍了目前口述影像的制作流程。选片,撰稿,审稿,录音与后期合成,通常一部电影需要花费一百多个小时才能完成制作,每个步骤、每部影片都凝聚着工作人员、志愿者的心血。撰稿人需要能够换位思考、兼顾不同观众的文化水平与信息接收程度,描述时语言精准、意识与形式均要客观,同时要注意可嵌入性,即文稿字数与电影画面时长的匹配程度。韩女士逻辑清晰,娓娓道来,讲述的内容让即将尝试无障碍电影片段制作的同学们受益匪浅,为后面同学们的课外实践做好了认知储备。


韩颖女士(右)和录制无障碍电影旁白的志愿者交流心得

图片选自《徐汇报》2019年07月08日版


  两周之后,在6月1日小组展示的课堂上,同学们则结合两位嘉宾讲授的知识原理,在肖维青教授的指导下,亲身实践“口述影像”这项特殊的翻译活动,完成了“无障碍电影”的首映礼。为了这次课堂展示,除了韩颖女士,肖老师还邀请了《芳华》与《西虹市首富》两部无障碍电影各自的原创作者于江先生和蔡菡女士,四位专家对学生们的十个小组作品进行了细致的点评。他们指出同学们口述影像作品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例如,句式冗长、描述不清晰、掺杂主观色彩等等,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同时,对同学们细致认真的态度、客观且画面感强的解说词、声画同步的剪辑等长处,几位老师也不吝赞美之词。有两组同学的表现,得到了在场专家的盛赞,直言“可以直接送进影院播映”。翻译的产品不仅有专家把脉,而且有了终端用户(盲人)的反馈,学生的翻译实践变得更加有价值,学习过程也变得更加有意义。

课堂上同学们“口述影像”小组片段展示



  这两堂特殊的影视翻译课让同学们了解并探索了无障碍电影这一全新的领域。在线观摩的侯艳萍老师留言说:“这是特别有意义的系列课程,教学资源丰富,客串嘉宾的阵容非常惊艳。”18级文学一班的王顾卿同学收获颇丰:“我带着好奇与热情和小组成员一起完成了第一次无障碍电影片段制作,专家们细致的点评和解答让我意识到做好无障碍电影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对各种细节进行合理的把握,并斟酌用词、语句的准确性等。”翻译二班的张嘉洺同学也深有感触,之前她只在电视上的公益广告中看到过无障碍电影,这两节课的分享与实践让她对影视翻译有了更深的认知:“无障碍电影实践不仅仅让我换了个角度看电影,更是让我换了个角度看世界。” 课后,已有两位同学主动报名参加暑期的光影之声无障碍电影志愿者工作。


 近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专业实验实践课程,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同时也强调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要“教育引导学生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提高个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修养,自觉把小我融入大我,不断追求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和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肖维青教授的《影视翻译》思政课堂就是用生动的教学设计和接地气的教学活动,从课程、实践、专业多个维度推动“三全育人”,不仅改变了大家对翻译的认识,也引导学生发挥语言专业特长为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的社会弱势群体服务,激发了学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



相关推荐 换一组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近日,英语学院《影视翻译》课程的主讲教师肖维青教授,开展了别开生面的思政创新系列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