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 | “语言变体与多语社区”主题思政公开课

发布时间:2020-12-07 11:26:08

11月19日上午,上海外国语大学思政重点改革领航学院英语学院在松江校区5320教室顺利举办社会语言学思政公开观摩课《语言变体与多语社区》。

本次公开课主讲人为英语学院副教授孙珊珊老师,前来观摩公开课的有来自各个学院和教务处等学校部处的老师,包括金贸学院章艳老师、刘宝权老师,国际教育学院张秋杭老师,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陈舜婷老师等共八位老师。




本次公开课是英语学院英语专业三年级专业方向课程《社会语言学导论》中的一个专题,也是英语学院校级精品课程的建设项目之一。本次课程从语言变体的定义谈起,以语言的地域变体、社会变体和功能变体三大类型为主线,以举例分析和语料分析的方式讲解了每种变体的形成原因、典型代表以及具体形式,并跟同学们一起探讨了当今社会对各种变体的语言和文化认同问题,最终落脚到如何以客观、科学的态度看待周围的语言变体。






语言歧视和语言偏见即使在今天也并不鲜见,一些媒体、教育机构甚至把它当作惯例,这影响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Adger and Christian, 2006)。人们有意无意之间会对持有一些方言、土语的人群贴上“低俗”、“土气”、“没文化”等标签,这些人也会因此而遭到歧视,丧失就业和发展的机会。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这些语言变体形成的历史、地理以及社会文化方面的原因,通过分析他们的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特点,明确他们在语言学意义上是平等的,没有“高级”与“低级”之分。

值得一提的是,本节课程引用了很多经典的语料、历史资料和视频,力求将生涩的语言学理论可视化,以丰富的例子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例如讲到皮钦语的时候,我们用《上海俗语图说》里的民谣讲解“洋泾浜语”的发音和词汇,用《英话注解》这部以宁波话为基础的“洋泾浜语”字典解释皮钦语的指示功能,用汉学家李兰德编辑的《洋泾浜英语歌谣集》说明皮钦语的表达功能。




本次课程注重师生、生生互动,组织学生口头报告,让学生参与介绍汉语方言地图,学习用英语讲述中国国情;组织小组讨论,深入讨论语言社会变体受性别、年龄以及阶层等因素影响的情况,启发式讨论洋泾浜语在历史、语言习得以及语言变化方面的作用和功能。总体而言,本次课程对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语言世界观、深入了解本国语言文化以及语言接触和变化史有重要意义。




学生课后感言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师举的洋泾浜英语这个例子,让我们在感受到语言趣味性的同时,更好地感受中西文化结合,语言变体的多样性,并了解它的背景,发展与变化。这不仅让我们对自己的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也对外国语言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老师将理论化的知识融入生活实例,本来看似复杂难懂的语言学理论变得生动具体,也更加印象深刻。在分析同时,也给足我们讨论和发散思维的空间,让我们在知识摄入的同时,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老师独具特色的讲解,让我们对语言学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浓厚的兴趣。

英语专业18级1班 卢冰


孙珊珊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场令人印象深刻的公开课。无论是第一部分里同学的介绍,还是在之后课程中大家的积极讨论和发言,都让我感受到这是一节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老师给出的讨论问题都很有意思,作为学生,在与同伴交流时有启发、也有参与感,之后课上的发言也让我觉得很有成就感。并且在最后一个部分里,老师拓展了一些有趣的资料,比如pidgin里特有的词汇、口诀、他们使用的工具书等等,这些内容使课程更加活泼,也极大的引发了同学们的兴趣,我也非常喜欢~

英语专业18级1班 吴彩玲珑



相关推荐 换一组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11月19日上午,英语学院在松江校区5320教室顺利举办社会语言学思政公开观摩课《语言变体与多语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