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下午,英语学院举办了本学期第二次教学沙龙。本次沙龙以“人文化教改之如何通过深度挖掘课本实现价值引领”为主题,通过线上研讨的方式,邀请学院肖维青、吴其尧、王欣、徐海铭、孙珊珊和许立冰六位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心得体会进行了生动有趣又富有启发意义的分享。本次活动由教学沙龙负责人许立冰老师主持,来自不同专业和不同研究方向的三十余位老师参加。
翻译系主任肖维青老师首先分享了她对于翻译专业人文化理论思辩发展的理解和心得。肖老师基于个人的相关学术发表提出,翻译专业在人文化教改和跨学科发展的大背景下,兼具了专业性和艺术性,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从个人的教学实践出发,肖老师强调,翻译的人文化转移不应等同于文学翻译,而是具有其独特的专业技术路径,但强调专业性的同时,也应注重技术所带来的工具理性会造成教学过程中的情感缺失。此外,她认为“自由的精神,独立的思考”是外语教师应当必备的人文素养,外语教师应当发挥自己的榜样作用,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来感染学生,从而引领学生的价值观发展。
随后,基于多年的精读课教学实践,吴其尧老师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强调了人文化改革的重要性。吴老师以具体的单词“happiness”为例,讲述了如何通过精读文本引领学生的价值观发展:通过讲解单词背后的历史起源和发展让学生感悟其文化内涵,通过介绍单词在不同译本中的译法以及单词的衍生释义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通过讲解单词背后蕴含的哲学内涵带给学生更加全面的认知体系。
王欣老师从《英语文学导论》的教学实践出发,强调了外语学科人文化改革的重要性,并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王老师认为,教师应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挖掘教学材料的价值因素来引领学生,例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活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帮助学生完善学习方法,实现学生的个人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随后,王老师以《哥特小说与〈弗兰肯斯坦〉》的具体课堂为例,讲述了如何从文学作品中剥离出其中的价值因素,并与实际相联系,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徐海铭老师从精读课教学实践出发,以具体的精读课为例,分享了将人文化改革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徐老师强调了外语学习的艺术性的重要性,可以帮助中国学生学习多元文化,为其提供伦理的理性的精神支柱,提高其鉴赏和鉴别能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随后,以具体的课堂为例,徐老师讲述了如何将课文与实际相结合,挖掘文本蕴含的价值。徐老师认为,外语教学所代表的是两种不同文明之间的透视,因此教师更加肩负着学生价值观引领的责任。
孙珊珊老师以《社会语言学导论》为例,阐述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发展。随后,孙老师就以具体的例子讲述了如何挖掘案例,从一个个问题出发,引导学生如何运用理论分析问题。除此之外,将研究问题与实际相联系,可以极大程度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与学术研究素养。
在沙龙的最后,许立冰老师借助一次别开生面的课堂教学实例讲述了人文化改革下的外语教学如何实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许老师以具体的课文“Life and Death”为例,提出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各方面价值观的引导。从多年的教学实践出发,许老师强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价值引领的重要性。在课堂中,要将提问作为深度挖掘课文和加深学生理解的途径,多听学生的观点:他们对此如何理解?是否认同?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一系列的发散性提问,可以达到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实现学生价值观培养、人文关怀的双重效果。
正值校园金桂飘香,本次沙龙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下完满结束,参与讨论的老师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秉持外语教学人文化改革的宗旨,注重价值引领、言传身教,共同探讨如何加强课堂教学的价值引导、提升教学的专业品质和学生的人文素养,将真善美的价值导入课堂教学,实现具有人文内涵的人才培养目标。
英语学院教学沙龙为教师们提供了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平台,体现了学院对于提升教学教研质量、培养高规格、具有高人文素养的外语人才,打造高质量外语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学院将继续推行各项高质量的学术研讨活动,推进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育人水平,为学校高水平人才队伍培养和“双一流”建设助力。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