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 | 英语学院陈琦老师《国学典籍翻译》课观摩有感:英语专业高端人才国学外译能力培养

发布时间:2023-06-29 16:05:29

编者按:

为加强课程教学建设,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打造示范高阶课程,英语学院组织了教学公开课。6月6日下午,校教学督导组组长王祥兴、督导郭晓梅和英语学院副院长孙珊珊、翻译系唐一辰四位老师一起观摩了陈琦老师主讲的《国学典籍翻译》课程。前来调研的黑龙江大学英语系主任孙秀丽老师也一同观摩了本次课程。此次公开课主讲教师陈琦是国家级、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团队成员,也是校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团队负责人。

近日,上外教学督导王祥兴与郭晓梅两位老师分享了在英语学院观摩该课程时的听课体验。

英语学院陈琦老师《国学典籍翻译》课观摩有感

英语专业高端人才国学外译能力培养

本课程的主要教材为陈琦老师编写的《国学经典英译》(外教社2019版)。该课程于2022年获评上海市高等学校一流本科课程。

本次陈琦老师讲授的《国学典籍翻译》这门课程进入到第16次课,内容为《庄子·逍遥游》的英译评析与实践。这门课是英语学院本科翻译专业三年级学生选修的综合性提高课程,在新文科和英语专业拔尖创新人才教学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本课程从比较文学、比较文化、翻译学、跨文化传播的多学科角度入手,深入探讨英语国家对中国典籍的解读与接受情况,在增强学生语言翻译能力的同时,强调中华文化与西方经典文本的比较阅读,拓展其国际视野、培养其人文素养与家国情怀。

本次课主要为三个方面:一、作业点评,二、文本段落、句子分析讲解,三、翻译方法阐述。陈老师首先点评前一单元同学们的作业,表扬了同学在从作业准备阶段到翻译成品效果整个过程中展现出的深入反思。接着陈老师进入本节课的主题:《庄子》英译评析。陈老师从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中外著名的翻译家及其作品着眼,阐述了翻译的三要素:译者、译本和译法。随后陈老师通过《逍遥游》十个具体的句子英译评析,详细讲解了典籍翻译的各种技法。讲课中师生互动频繁,在教师引导中,学生层层深入探索出问题的答案。整个课程引经据典,资料丰富、翔实,彰显了中国古代文明对世界的贡献,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

陈老师授课风趣自然,娓娓道来,不拘泥于课本,讲课思路清晰,内容精要,时间节奏掌握得当。同时,他从《习近平用典》出发,追踪溯源,自然导入专业讨论,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合于专业探讨之中。

《国学典籍翻译》课程有三个OBE目标:

在价值观塑造方面,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文化传播的使命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问题,通过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文学意象和价值理念的深入思考,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的开放心态和全球视野,为推动文化交流与理解做出贡献。

在知识传授方面,选取中国古代文化经典中具有代表性、对中华民族人文气质和文化品格影响深远的学说与文本作为研读的对象。梳理各部作品的英文译本,分析各译本诞生的时代与社会文化背景,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和译本对照,并进行整理、汇总与归类。

在能力培养方面,帮助学生初步掌握中国古代文化概念的译法、文法修辞风格转换,使他们在翻译古典文献时能够准确传达原作的意义和美感。此外,学生能全面掌握重要典籍的英译状况,并通过比较专业的评价和分析,提升自己的批判思维和文化鉴赏能力。

课后,督导老师、唐一辰老师、陈琦老师以及学生一起座谈。结合与学生的交谈和听课的感受,王祥兴老师对该课程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他认为,这门课对学生学习有挑战性,难度大,压力大,但通过教师的循循善诱,深入浅出的讲解,“课程价值引领、文化知识传授及翻译实践能力指导,特别是让学生懂得翻译蕴含思想、知识、文化及能力”,学生通过学习收获满满。而且,这门课程很有特色,“课程思政元素很强,其教学特色与亮点能给予大家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督导郭晓梅老师也认为,陈老师“以问题为导向采用探究的方式讲课”,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翻译系唐一辰老师认为,“训诂学与翻译在新的语境下体现中国文明”,是弘扬中华文化、传播中华文化的典范。

据悉,本课程已有的九轮教学实践,学生对本课程普遍表现出强烈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翻译实践,纷纷表示获益匪浅,有多位学生在毕业论文选题和研究生阶段继续从事经典翻译的研究领域,并立志在这一领域继续钻研下去。


相关推荐 换一组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上外教学督导王祥兴与郭晓梅两位老师分享了在英语学院观摩该课程时的听课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