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铁军”让思政课强起来活起来实起来

2021-01-19 12:13:07

什么样的思政课更吸引学生?云南民族大学提高思政课亲和力的新配方让思政课强起来活起来实起来。

精心谋划  打造专属平台

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年开始建设的“云民大思政”智慧云教学平台,集教、学、管、测、评五位一体,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是全省目前唯一一个专属的“思政课”信息化智慧教学平台。平台已开设了5门必修课,11门选修课,目前共有68个班级的学生在使用平台,海量的视频库里不仅有“精品课”,还有扩展资料。平台有效地解决了思政课教学中的集体备课、数据统计,教学过程评估、翻转课堂等难点,同时实现了电脑端、手机端、Pad等多终端有效合一。

马克思主义学院钱吕梅同学在“云端读书会”里发言:“今天刚上的《社会思潮与青年教育》课,采用了分组讨论方式,大家的互动没有那么僵硬、羞涩了。互联网时代,我们并不拘泥于课本。老师同学一起共享信息、分析讨论,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张建国教授正在熟练运用网络教学系统进行教学,这得益于专门成立的马院线上教学技术指导小组。马院全体老师都主动“闭关”,学习网络线上教学新技能,打造全新的网络教学内容,老教授们纷纷培训“上岗”,成为“主播”, 实现了教师直播课的全覆盖。学院还购置了专门的“网络教学直播平台”,保证了教学直播的流畅。

曾获得“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手”称号的李艳萍教授认为,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促进了各教学要素的协同作用与效益最大化,促进了教师能力的发展,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品质。

用心培育建强思政“铁军”

让思政课强起来,学校用“政治要强”锻造本领高强的教师队伍。校党委书记陈鲁雁在思政课集体备课会上说:“要让有信仰的老师讲信仰,如果没有信仰是讲不好思政课的。”学校党委领导班子成员每学期都要参加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的集体备课会,规范教学内容和要求,明确教学原则和目标,确保专兼职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

张子建教授的公选课时常爆满,这学期她上的是《毛泽东思想概论一》,她对自己的备课质量有着很高要求。她表示,直播课的授课风格是全新的,与过去的课堂集中教学相比,不论是教案还是PPT,一定要“推倒重来”。她现在已经变成了“直播能手”,上网络课时,她会抛出问题让学生抢答,让他们互相点赞、评分。她还把教学内容和扩展资料都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通过大数据的统计看同学的活跃度,掌握学生观看和课程学习的情况。学校实行教考分离,网络机考,有效调控了教学与考核的目的实现,体现出思政课程教学的目的不仅是教与学,更主要是培育学生的德与才。她建立了远超考试题数量的题库,学生直接用手机就可以答题,有效提高了学习成效。

“大数据+多媒体”成为了思政课教师“更强”的助手。学校以思政类慕课、马克思主义学院微信平台、“云民大思政”手机应用等,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学习平台主要由微信、微博、手机APP及网络慕课等多种形式混搭,平台的功能模块涵盖了教学测评管,包括视频播放、客户端播放、文档浏览、作业考试、身份认证、成绩报告等功能,以多种形式实现教师、教务和学习者的统一管理,并提供统一身份认证管理、教学分析工具,为师生提供更专业、更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升教学体验和学习体验。

除安排教师参加网络思政课培训外,学校从多方面加大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把参加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赛、论文网络版、理论研究宣传的重要成果、重要工作,列入职称晋升、业绩考核、评奖推优的重要依据,每年专项设立思政课教改项目,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研究支撑。

创新举措  绽放民族之花

如何创新思政课教学,让思政课活起来?学校不断创新“民族团结+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着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把云南省8个自治州的博物馆、7个获得国家民委命名的教育基地、26个示范单位以及全国被国家民委命名的共七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作为思政课教育教学实践基地。

把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结合起来、课程实践与文化活动实践结合起来,学校还利用假期组织精通本民族语言的少数民族学生团队赴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党的理论政策宣讲活动。“及时”“鲜活”“接地气”“还想听”......当地干部群众这样评价贴近生活和实际的“双语”宣讲。许多参加宣讲的同学表示,通过社会实践体验民情、磨炼性情,自己的感触更深,对民族团结由理论认同向情感认同和责任认同转变。

VR校史馆是学校思政课教学的新阵地之一,听着校歌的旋律,动一动手指,就能身临其境地观看校史馆的每一个展览,更直观地了解学校的历史、了解民族团结进步的历史和现实。学校还拓展了一系列的民族团结教育的多媒体平台,积极推广多门思政网络慕课、雨课堂、微课堂等,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合起来、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使其日常化、生活化,如春风化雨般浸入学生心田。

“同学们知道学校里的连芳北路吗?连芳北路是以我校建校初期第一任副校长王连芳的名字命名的。当时王连芳作为云南省人民政府代表来到版纳参与了建州……”,点开公共选修课《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的网络慕课,开篇就听到赵鹤芬老师和学生分享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故事。赵老师说:“这是一门公共必修课,很多民族理论和政策的内容,我会结合云南省省情和云南民族大学的校史讲解,同学们都很感兴趣。”

“原来思政课这么有趣而接地气!”在雨课堂平台上,艺术学院2018级舞蹈学3班李倩莹留言。她这学期学习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她说:“老师讲的思政课让我更好地认识世界、感悟生活。自己是学民族舞蹈编导的,思政课对专业学习是有思想指导的。通过学习,能够帮助自己去寻找更好的立意点。”

同心共情  提升育人实效

疫情让我感到心里害怕!”“我该怎么做心理建设?”...... 辅导员高兴林老师正在耐心回复、分析解答同学的留言。

全民抗击疫情、一线抗疫人员的感人事迹,正是思政课堂中最鲜活的思政教材。高兴林运用视频会议,用直播方式给同学们组织了一次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网络班会,着重强调了疫情之下大学生应当拥有爱国情怀、敬业精神。大家还观看了抗击疫情的视频《有你,才有胜利》《天使的逆行》等,并分享了心得体会。

自疫情发生以来,学校精心策划并收集整理战疫中可歌可泣的故事,把这些内容融入到思政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和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的教学内容。学校精心制作的“携手同心 共同战疫”短视频思政微课程,入选并上线“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短片全面展示了我校各民族师生积极投身抗击疫情的感人事迹,体现了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

体育学院2017级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杨勇华在观看了短视频后说:“作为民大学子,作为一名大理籍的学生党员,当我看到校友李光剑同志在南涧县抗疫一线不幸身亡的故事时,深深地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如何让思政课实起来?学校领导走进课堂当好“掌舵人”。校党委书记陈鲁雁,校长张桥贵率先登录线上,进行《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教学,分别为本科生上了一堂生动翔实的思政课。这是学校2019-2020 学年下学期系列素养教育课程的其中一课,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部分。

校党委书记陈鲁雁说:“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归根结底就是立德树人。云南民族大学培养的很多学生在各地区、各行业从事党政管理工作、专业技术工作,为云南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学校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责任,就要靠这些忠诚于党的干部,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下去。因此,民大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扎根云南办教育,扎根民族办教育,办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办人民满意的大学。”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什么样的思政课更吸引学生。平台有效地解决了思政课教学中的集体备课、数据统计。学校以思政类慕课、马克思主义学院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