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详情页

西电赴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开展党史研学

2021-06-09 09:55:30

“北京时间为什么不在北京产生?”“为什么要把一秒分成十亿份?”6月4日下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丁香1号书院30名学子带着一系列的“问号”,跟随着机电工程学院白丽娜教授,赴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以下简称“国家授时中心”)开展党史研学。丁香1号书院副书记吴微及办公室工作人员共同参加。

一起探寻时间的奥秘

时间每天每时每分流过,却很少有机会真正感知时间的存在!来到时间科学馆的同学们,仿佛进入了“时间隧道”,一起开始探寻时间的“奥秘”!

时间科学馆展区分为五个主题:感知时间、计时技术演进、授时技术发展、精密时间应用、我国时间科学发展史。

“时间流过,会留下哪些痕迹?”看到馆里的陈列,同学们也猜出了答案,“时间,是树一圈圈的年轮,是珊瑚礁一层层的堆积,是一个个‘活化石’的诉说……”在形式各样的“载体”中,同学们再一次感知到了“时间”的存在和流逝。

接着,讲解员为同学们介绍了计时技术的演进史,从古人最初尝试用日晷测量时间,到多级漏刻、称漏、水运仪象台、登封观象台模型等各式时间测量设备,再到如今原子钟等精度不断突破的先进设备,人类一直在为精确测量时间而奋斗。“时间”如影随行,一直伴随并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每一个计时工具的诞生,都代表着属于那个时代人民的智慧和最高的科技水平。

接着,讲解员从时间计量系统,为同学们讲解了基于地球自转得出的“世界时”和基于原子振荡周期确定的“原子时”以及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协调世界时”。了解了授时中心守时、授时等基本情况,同学们不仅对人类计时的演进有了鲜活的认识,更对时间的重要性和使用的广泛性有了清晰的概念。

感受国家跳动的心脏

“现在是北京时间七点整……”这样的报时,深深印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记忆中。

时间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基本参数,它就好像一个国家跳动的心脏,一个国家精准的授时能力与国计民生、国家安全和科学研究息息相关。国家授时中心正是我国唯一、专门、全面从事时间频率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科研机构,承担着我国国家标准时间(北京时间)的产生、保持和发播任务。

“为什么北京时间不在北京产生?”同学们的疑问终于得到解答,讲解员告诉同学们,通常大家都以为北京时间就是来自于北京,其实北京时间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负责产生、保持和发播的,而国家授时中心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因为西安位于中国的腹地,接近国土的几何中心,从这里发出标准时间信号,可以更好地覆盖全国。因此,北京时间其实是在西安产生发出的!

在感慨如今计时精度越来越高的同时,同学们也好奇为什么为什么要把一秒分成十亿份?它的意义何在?讲解员通过各行各业对时间精度的需求,解答了同学们的疑问。很多领域必须依赖高精度的时间,如果没有纳秒,我们的卫星导航就实现不了米级的定位,也满足不了我们对于航天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各站点之间要进行时间同步,时间精度要求达到微秒(百万分之一秒)级。通信对时间的精度要求现在达到百纳秒水平,5G和将来的6G通信对时间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了解了授时技术发展和精密时间应用等知识,同学们也更加认识到了时间、授时、计时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也更加认识到“授时中心”为守护“国家的心脏”而做出的巨大贡献!

激发科技报国的奋进

时间科学馆的二楼,一张张历史照片,将授时中心筚路蓝缕的奋进和一代代“时光雕刻者”们不断求索的故事一一道来……

20世纪50年代,美国、苏联、日本等发达国家相继建立了自己的标准时间和频率计时系统。刚刚建国的新中国还是一片空白。1966年,根据国防和战备任务要求,中国科学院在陕西筹建陕西天文台,代号326工程。50多年来,国家授时中心先后建成了短波、长波、低频时码、电话、网络以及通信卫星授时系统,为我国通信、电力、交通、测绘、航空航天、国防等诸多行业和部门提供了可靠的高精度授时服务。建设和运行着的长短波授时系统是我国的第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成了国内唯一的天地一体星地综合卫星导航授时试验平台,为我国国家时间频率体系、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校友座谈环节,国家授时中心副主任卢晓春向同学们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国家授时中心的职能、历史、发展情况。在国家授时中心工作的部分西电校友也一一与同学们分享了在校学习生活及毕业工作后的感受和体会,勉励大家珍惜最美好的时间,脚踏实地学好基础知识,多参加竞赛等锻炼提升动手实践能力,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国家授时中心副主任卢晓春与丁香1号书院副书记吴微代表双方互赠纪念品。双方表示,将继续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探索协同育人新模式!

看了令人目不暇接的高科技精密仪器,了解了新中国建立初期老一代授时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长短波授时台的故事,听了优秀校友的经验分享,在国家授时中心研学之旅的过程,每时每刻无不激发同学们科技报国的热情!

而如今,科技战如火如荼,继电子战、信息站、网络战、导航战后,“授时战”也成为各国实力的角逐。未来的战场上,新时代的青年们将成为“主力军”,同学们纷纷表示要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国家需要,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科技创新的使命担当之中!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周新奥同学说道,今天参观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真正感知到时间是什么,了解到守时与授时的技术和发展历史。在时间科学馆里,精美的图文、模型和讲解员详细的讲解让我理解了传统的阴历和现在的阳历,农历究竟是如何运行的。了解到了闰年闰月闰秒的概念。我不禁感叹,时间看不见摸不着,时间时时刻刻围绕在我们身边,但我们很少感受到它是如此的奇妙。今天才真正了解到,我们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测量它,准确传递它,而这一工作是极其重要且有意义的。时间不仅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还是国家信息领域的基石和命脉,在航空航天,5G技术,引力波的探测等科学技术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非常佩服每天与“时间”为伴的科研工作者们,是他们守护着时间、传递着时间,谢谢我们岁月安稳的背后,这些默默付出的人!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王旭阳同学说道,来到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第一站就是时间科学馆,走进馆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面挂满钟表的墙,正应对了“时间”二字,看到那一圈圈树的年轮、红珊瑚,都证明着时间留下的痕迹。一副中国“时间地图”让我们看到了时间差,了解了“北京时间”的由来。如何测定时间,纵观古今,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由古时的圭表,日晷,水运仪像台等,到今天的电子钟,原子钟等,无一不展示了中华人民的伟大智慧。

现如今,时间已经成为国计民生中不可或缺的基石,关乎着国家安全,因此授时工作也变得尤为重要。了解了授时中心的发展史,这让我们由衷敬佩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努力,是他们的攻关、求索,才让我们的生活如此方便。最后,在座谈中了解到,时间的高精度是未来5G、6G发展的基石,是卫星导航不可或缺的条件;而现在我们的高精度钟有些还要依靠进口,因此如何突破这一束缚,必须依靠我们继续为之奋斗!相信在“时间之旅”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青年加入,中国人的时间会牢牢掌握在中国人手中!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陈育垚同学说道,“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我对于时间的浅薄认知,还停留在鲁迅先生这句发人深省的名言上。今天的研学之旅让我重新认识了时间!且不说宇宙洪荒百亿年来的沧海桑田,也不说现代时间测量对几百万分之一的精确把握,单是古往今来,人们为了认识时间的尝试、探索、努力,就已经让每一个了解到的人动容。我看到古代的结绳记事,看到日晷和滴水计时器,看到近现代的中国科学家对于时间研究做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每一个鲜活的例子深深打动了我,让我感受到一种想要了解自然、想要找寻规律和真理的勇气和力量。

授时中心还有许许多多的科研工作者在默默奉献自己的青春,他们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同时,也是在为国家科技发展而奋战。依赖别人的技术,只会受制于人,步别人的后尘,我们也将会走上为国家科技发展继续奋战的道路,为国家科技自主自强继续前行!最后引用授时中心一位学长的话,“在最好的时间,做最好的自己”。对于我们青年学子来说,正在人生最好的时间,相信时间也会给出答案,请祖国和人民敬候佳音!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6月4日下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丁香1号书院30名学子跟随着机电工程学院白丽娜教授,赴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开展党史研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