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详情页

如何立足科研讲好黄河故事?中国海大这堂形势与政策课亮了!

2021-11-30 10:33:27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它是桀骜不驯的巨龙,塑造了沃野千里的华北大粮仓,也曾泛滥成灾吞没万亩良田。它是华夏时空的连接者,串联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更使海晏河清成为时代夙愿。它就是黄河!”


11月25日下午,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举办“‘要把黄河的事办好’‘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专题报告会,院长王厚杰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东营考察黄河入海口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回顾学院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在黄河流域和三角洲的系统科学研究,追溯黄河前世今生的大历史,为地院学子带来了一堂生动、鲜活、充实的形势与政策课。



因势利导 因地制宜


“我们地学人都知道,6500万年前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以及随后导致的青藏高原空前规模的隆升锻造了中国三阶台地格局,黄河就源自这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三级台地,上游的人们见识过它的清澈、中游的人们见识过它的大气磅礴、下游的人们见识过它的摆荡躁动……”王厚杰从黄河流域的地质演变、地表径流与气候变化、中华文明与时代发展等多个维度讲述黄河的概况,关于黄河的时代变迁与文化脉络就此徐徐展开。


黄河的孕育、诞生、发展受制于地史时期内的地质作用,以地壳变动产生的构造运动为外营力,以水文地理条件下本身产生的侵蚀、搬运、堆积为内营力,在成河的历史过程中,奔流不息,与时俱进。在我国5000多年文明史上,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等,分布有郑州、西安、洛阳、开封等古都,诞生了“四大发明”和《诗经》《老子》《史记》等经典著作。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对治理、开发、保护黄河极为重视,把它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愈通黄河之事,则愈晓黄河之重。同学们对“不同流段不同生态应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绝不可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治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中国智慧 生生不息


“黄河一直体弱多病,水患频繁,当前黄河流域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究其原因,既有先天不足的客观制约,也有后天失养的人为因素。可以说,这些问题,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当提及生态平衡脆弱的母亲河时,王厚杰眉头紧锁,他像是一位严谨认真的医生,带领大家把脉问诊,研判当下黄河的病征,开具良方。


水安全是黄河流域最大的“灰犀牛”。黄河水资源利用较为粗放,农业用水效率不高,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达80%,远超一般流域40%生态警戒线。“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曾何等壮观,而如今要花费很大力气才能保持黄河不断流。同时,生态脆弱、洪水隐患、高质量发展不充分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黄河沿线多省进行深度考察,对相关地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思想。王厚杰讲到:“习近平总书记现场考察、探究入微、深邃思考、科学判断,深入了解黄河的问题和症结所在,指出协调水沙关系就是黄河治理的牛鼻子。这种科学调研、实事求是、尊重规律的工作作风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同学们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的地学人,自己有责任去守护“黄河入海流”的辽阔,守卫千千万华夏儿女的幸福,以2019年总书记在河南郑州主持召开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讲话、2021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等为依据,努力为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调水调沙 生态黄河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深入研究论证黄河水沙关系长期演变趋势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科学把握泥沙含量合理区间和中长期水沙调控总体思路,要优化水沙调控调度机制,创新调水调沙方式,加强干支流水库群联合统一调度,持续提升水沙调控体系整体合力,要实现三角洲岸线的自然延伸。对此,中国海洋大学王厚杰教授牵头的专项项目组,过去5年承担了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取得研究成果形成了“黄河水库调控对河口稳定的影响及优化方案”,黄河水利委员会水资源管理与调度局对该方案予以高度肯定并予以采纳应用,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并通过河南电视台、中央电视台进行宣传。团队围绕着“调水调沙影响下的黄河三角洲”发表一批高水平学术成果,为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官网的科普论文提供了重要科学素材,与国际同行在国际权威期刊《Nature Reviews Earth & Environment》共同撰写特邀综述论文,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



“如何把握客观规律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河道冲刷引起的粒级分选对黄河三角洲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如何解释黄河三角洲湿地赋存大量甲烷?”当同学结合自身学习、科研经历等方面向院长请教时,王厚杰一一鼓励,中肯作答。同时,他对地院学子予以厚望,他指出,青年学子应了解国家社会的需求,关注黄河、关心国家,“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十四五”规划发展方案的具体落实需要新时代青年的共同努力。


九曲黄河,星奔川鹜,它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我们要推进黄河文化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作为海大青年,作为地院学子,我们应为擘画新时代黄河保护和发展的新蓝图,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而不懈奋斗。


青春感悟

本次形势政策课让我了解到,习近平总书记对黄河环境及区域经济的关心,他提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强调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作为研究生,我们要紧跟国家需求、国际前沿,用自己的所学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020级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张浩楠


人类历史发展深受自然历史发展的制约与影响。为了我们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也为了更好地保护、治理、开发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我们要认识并尊重客观规律,以客观规律指导实际工作,以国家战略为出发点,聚焦国际问题,从而以个人的实际行动做出服务国家、服务民族的贡献。


——2018级地质学专业本科生 万斌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被我们亲切地称为“母亲河”。王院长精彩、全面的讲座,既从历史的纬度向我们展现了黄河流域对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性,也为我们分析了黄河治理与保护对于我们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意义,由此我深刻的认识到在扎实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应打开了解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格局,带着严谨求实的科学思想,开阔视野,心系祖国与人民,把自己的青春奋斗融入实现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中!


——2020级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 王紫垚


把握时代脉搏才能“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再出发”,通过本次讲座让我们明白了要将个人奋斗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只有永远走在科技前沿才能“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要学习高深学术,胸中怀有祖国和人民,时刻保有为国奋斗的思想。从“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到“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这是两位领袖的古今之论,我们也当博古通今,担负起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使命,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2021级地质学专业本科生 马子翔


(作者:李泓莹 李坤伦 张婧)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要把黄河的事办好’‘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专题报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