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从学科发展史中领悟科学家精神

2020-11-19 17:31:11

近日,高分子科学系教工三支部开展“回顾学科发展史,学习前辈科学家精神”主题党日活动。支部党员集体参观了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现场学习,回顾学科发展史;结合阅读《一个人与一个系科:于同隐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前辈事迹激励自身勇担重任,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支部党员集体参观了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现场学习,回溯了高分子科学系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历史。1958年,出于国家发展高分子工业的迫切需要,中共党员于同隐服从组织安排,毅然放弃已有相当研究基础和成果的有机合成领域,转向高分子科学新领域,受命筹建中国科学院与复旦大学合办的高分子化学研究所和复旦大学化学系高分子教研室,带领师生开创了复旦大学高分子学科。19935月,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和高分子科学研究所正式成立,复旦大学高分子学科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到今天,依托于高分子科学系的“聚合物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国家重大需求和学科前沿导向的基础研究”为总体定位,以“聚合物分子工程学”为主线,以“解决国民经济、国家安全和人民生活健康的系列重要科学问题与核心技术”为目标,成为聚合物分子工程和相关领域国际知名的学术基地、人才培养基地以及合作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的基地。

在新时代,高分子系如何为中国科技事业贡献新的力量?支部党员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结合《一个人与一个系科:于同隐传》的阅读,交流思考体会。

夏衍表示,60多年前,于同隐先生为了国家战略需要毅然改变研究方向。中国科技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矢志报国的科学家前赴后继、接续奋斗的结果。作为青年科研工作者,我们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的重要讲话,传承老一辈的科学家精神,坚持四个“面向”,做出更好的科研成果报效国家。

张佳佳表示,于同隐先生时时关注学术前沿,介绍和输送大批学生、同事出国进修访学,并通过组织翻译、编著教材等方式,以“于同隐模式”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我们要传承和发扬老一辈高分子人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培养输送高质量人才。

支部书记段郁表示,通过阅读《一个人与一个系科:于同隐传》,我们明白了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个人必须服务于时代的重要性。从建系的数百元经费到今天的数千万仪器设备,高分子人已经越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山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作为科研工作者,要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坚持四个“面向”,加快科研创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作为无愧于时代的贡献。



责任编辑:王怡静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近日,高分子科学系教工三支部开展“回顾学科发展史,学习前辈科学家精神”主题党日活动。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