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绵长光阴,化作记忆的唱片;声音传情,接续温暖人心的精神。本期“留声机”为大家放送英院毕业生张美成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聆听他珍藏的声音。
大家好,我叫张美成,来自英语学院2013级翻译专业。在上外英院度过的四年感动与回忆交织。今天,很高兴能够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回顾我的大学时光、青葱岁月,分享我与支教的不解之缘,我与英院的难忘回忆。
1 志愿者对我的影响
我家在内蒙古的农村。从小读书就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加上家里有两个姐姐,三个孩子同时读书买文具给本不富裕的家庭带来了额外的经济负担。
到了8岁,爸妈送我去了学校。当时村里的学校是蒙古族和汉族班级交叉招生,一届汉族班一届蒙古族班。我读书那年正好是蒙班,但是因为我那个时候个头矮,就被留了一级。到了第二年也没见我长个,就放我上一年级了。也就是在那一年,发生了影响我一生的事情。
那年暑假的某一天,几个身穿黑色短袖,白色运动鞋的人走进了我家。他们是华东师范大学的志愿者,深入内蒙古农村牧区,探访困难的家庭,支持贫困生。穿着破衣烂衫的我,看到衣着整齐的大哥哥大姐姐,第一次感受到了巨大的心理落差。难掩失落。但是这些大哥哥大姐姐非常热情,他们带来了崭新的文具和书包,并且把他们的黑色短袖留了一件给我。临走的时候,其中一个志愿者蹲下来对我说:“美成,你一定要好好学习,走出这个村庄。”
好好学习,走出这个村庄。这句话的力量实在太大了。从那一天开始,我真的就潜移默化地在发生改变。我开始耐下性子,刻苦读书,不再贪玩。因为我长这么大,第一次希望能够走出山村,出去看看不一样的世界。我要像他们一样,考进华东师大,清华、北大。
2 上外,“林芯”和永恒之火支教队
皇天不负苦心人,2013年我顺利考入上外。
我的辅导员李磊对我的家庭情况非常了解。大学四年,她处处替我申请各类助学金。在李磊老师的帮助下我得到了“林芯”奖学金的资助。
“林芯”让我更深入了解到李观仪教授的生平及其对上外、甚至对中国英语教育的伟大贡献。最触动我的是李教授崇高的品格,她将自己的收入悉数捐赠给上外,资助贫困生。这份崇高点亮了我的内心世界。我相信每一个得到“林芯”资助的学子,都和我一样被深深地感动,被点亮。
读着李教授的事迹,回想着自己的经历,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的肩膀上也有一份责任。或许是见贤思齐,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萌生了回家乡支教的想法。我也希望去影响他人,帮助那些出身寒窗的学子。于是,我组建了那一年的“永恒之火”内蒙古支教队。
时至今日,提到“永恒之火”我依旧热泪盈眶。那是一群太可爱的人了。永恒之火有两支分队,一个进藏,一个进内蒙古。队伍主体都是蒙古族或者藏族。当我结识到那些蒙古族和西藏同胞的时候,我就知道,我们是有相似经历的人,所以我们也就有了共同的愿景。我们都试图去做和李教授同样的事情。因为没有人比我们更清楚社会实践对一个人的影响可以有多深远。所以即便在缺乏各种条件的情况下,两支队伍仍然积极地四处募集。最终那一年两支队伍募集到了超过10万元的资金和物资。我和十几个伙伴,整装待发,直奔内蒙古。
我们的目的地叫红格尔蒙古族小学,地处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红格尔苏木。这是一个主要由蒙古族构成的牧区。近年来当地草原沙化严重,加之没有支柱产业,是一个相对贫苦的地区。我们给孩子们带去的物资,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他们。
我们还筹集到了一笔钱。原本计划捐给学校,但李先生的精神感染了我们,我们决定秉承先生志向,用这笔钱资助贫困生。
支教结束临走的时候,我做了那件从一开始就想做的事情:在那天的早操上,我跑上台,对着孩子们喊道:“你们要好好学习,走出这里!”然后我又加了一条:“但我更希望你们还会回到这里,影响更多的人,带更多的人走出去。”
3 “林芯”精神
现在的我从事着留学和教育培训行业。有一份还算体面的收入。我真的走出了那片小村庄。我感激所有生命中曾经激励过我的人和事,那些志愿者,“林芯”奖学金,还有我的母校上外。
优秀的上外人、英华人是这个时代优秀的年轻人。大家的的肩上也同样有一份社会责任。希望更多的学子沉下心来,走进农村,走进牧区,走进山区,走进边疆,影响无数个像我一样的孩子。给他们带去不一样的光,那就是“知识改变命运”。
可能未来某地,某时,也会有个大学生,他分享着自己走出来的故事。相信那个时候他的脑海中也有一群志愿者的身影,他们来自上外。
张美成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2013级本科生
2012年参加高考,进入上海外国语大学少数民族预科班项目,2013年正式进入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翻译专业。
2014年暑期前往内蒙古支教。
2017年毕业后进入留学以及教育培训行业,目前担任启徳考培上海学校教学主管,副校长。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