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新生扣好大学生涯的第一粒扣子
——清华大学 “新生导引课”课程建设纪实
“这是林家翘先生早年求学时,听周培源先生讲‘流体力学’和王竹溪先生讲‘量子力学’的两本笔记。”“新生导引课”的授课教师向参观清华大学优良学风档案史料展的同学们介绍道。面对早已泛黄但字迹娟秀、清晰工整的上世纪30年代的笔记,同学们感到十分震撼,更对笔记上全英文的记录感到惊讶。老师微笑着回应:“当年清华的这些专业课程全部为英文授课,所有笔记均为全英文书写。”刚刚上完“新生导引课”的李诚傑表示:“一学期的课程结束了,我对如何度过大学时光有了更好的思考和计划。”
参观优良学风档案史料展、学生结课文集
“新生导引课”是清华大学在原新生导引项目的基础上于2017年开始面向大一新生开设的全校性选修课。课程采取小班教学的方式,由校党委书记陈旭和来自各部处、各院系的党政负责人、长聘教授和青年骨干教师等共同组成授课团队。开设过程中,“新生导引课”始终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努力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新生教育的根本任务,切实提升新生教育育人实效。课程开设三年以来,每年均有多个课堂的教学评估指标位于全校前列,在新生中广受好评。
初识清华风物 感悟清华精神
大学的精神反映了大学培养学生和学术创造所秉持的核心价值和最终目标,帮助新生了解大学精神既是培养学生人格的重要内容,也是延续大学精神生命力的主要途径。“新生导引课”引导新生熟悉校园风物,理解其中蕴藏的丰富内涵和深远意义,更好地感悟清华精神、传承清华文化。
在阳光明媚的秋日里,有老师带领班级同学开展了“探访清华园”的主题活动,从工字厅到水木清华,从自清亭到近春园湖心岛,再来一场轻松愉快的“coffee talk”。然后从清华风物谈到清华人物,从人生理想谈到家国情怀,老师引人入胜的讲解让同学们酣畅游历了百年清华的历史长廊。来自化学系的洪思雨说:“老师还给我们推荐了一本文集《水木烙印》,凝聚着他对清华人、物、事的观察与思考。这本书给我的感受,像是荷塘边暖阳下的微风,是一种温暖安静的力量,一种能够陪着我度过一切困厄与挑战的力量。”
学生参观工字厅
还有老师开设了以“清华学”为主题的美学课程。授课教师采取“共同学习”的教学方法,安排学生课前阅读材料、实地探访、朗读碑文、拍摄照片,并在课上一同研讨清华风物背后的精神内涵。每一节课的“讲堂”都在不同的地方展开,从校河、到奇石、到纪念碑、到古建筑、再到雕塑,在同学们的研讨和老师别俱一格的讲解下,历史与现实、自然与人文、外表与精神,园子里细微处的用心设计和内含的人文底蕴让同学们陶醉其中。结课后,同学们回顾道:“这门课让我学到了一种态度,教会我保持对世界的热情。这是一段如诗一般美好的旅程,未来,我希望能踏着这首诗的韵脚,越走越远,不负接下来继续深入探索的四年。”
“清华学”美学课程探访校园风物
工字厅、清华学堂、四大建筑和名人故居,在许许多多具有厚重人文气息的地方,授课教师言传身教,生情讲述清华独有的故事。他们对清华的热爱深深感染着新生,也在潜移默化中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帮助学生塑造灵魂、塑造品行、塑造人格。
适应大学生活 上好新生必修
新生入学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是实现从高中阶段向大学阶段的过渡。进入大学后,同学们面临新的环境、新的朋友圈、新的生活方式等,都会给顺利过渡带来一定困难。而“新生导引课”就是大学适应性教育的重要载体。
很多同学在刚进入大学时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手足无措,无法确定自己应该如何取舍和投入。授课教师结合自身经验或邀请优秀的学长学姐,就如何面对更加开放的专业自主权,如何选择多样的因材施教培养项目、志愿公益和各类社团协会等为新生答疑解惑。老师们还通过一对一沟通,考前或考后的心理辅导,有效缓解同学们的压力,帮助新生解决生活中的棘手问题。许多同学把“新生导引课”当成和老师同学敞开心扉无所不谈的交流场所,欢乐包容充满温暖的第二集体。
学生体验射击、参观天文台、课前演讲
老师们还组织了各种特色环节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节奏。有老师带同学在天文台观星看月,去艺术博物馆熏陶文艺氛围,到维学馆进行射击体验,泡图书馆听专家讲座,身临其境享受浪漫多彩的大学生活。有老师开设公共演讲课程,设置课前演讲专门环节,锻炼新生的演讲表达能力。也有老师邀请专业团队为新生开设社交礼仪的专题培训,提升同学个人修养。新生田兆实在演讲能力专题培训结束后说:“没想到演讲有这么多技巧与方法,这次课程带给我很大的帮助。”
关注学习状态 培养积极心态
大学学习相对于高中覆盖更广、内容更深、难度更大,这给很多新生带来巨大压力。尤其是2020年新冠疫情带来的学时压缩、部分学生不能返校等变化,给新生适应学习节奏和保证学习效果带来新的挑战。“新生导引课”主动对新生进行教育引导,帮助新生尽快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建立应对挫折和挑战的积极心态。
针对刚入学时部分新生难以适应学习节奏等问题,有老师开设了时间管理专题课程,教大家如何做好日常时间规划,也有老师邀请优秀的高年级骨干给同学分享大学期间的学习经验,帮助大家培养良好的心态,有效缓解了大家的学习压力。期中考试结束后,有老师在图书馆组织考试分析座谈会,逐一与大家探讨期中考试的得失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方法建议。也有老师组织新生观看本科生特等奖学金答辩会,激励同学积极面对各类挑战,珍惜时光,勇于进取。此外,有老师开设挫折教育与心理适应团体工作坊,帮助新生积极面对挫折。来自未央书院的李恒毅说:“挫折教育那节课令我印象深刻,老师循循善诱引导我们学会探寻内心。找到心中的热爱,你就不会在奋斗过程中为一点点挫折而沮丧了。”
学生参与时间管理课程、线上线下师生合影
国外疫情不断蔓延,国内局部地区不时出现反弹,导致国际学生和部分来自国内中高风险地区的新生不能按期来校上课。为保障所有选课同学都能顺利上课,授课教师对选课学生情况进行逐一摸排,线上线下融合开展教学,并为线上学生安排针对性学习环节。也有老师专门和线上同学定期开展谈心谈话,确保国际学生和未能及时返校的中高风险地区学生获得同质等效的教育引导。来自印度尼西亚的黄玲好表示:“老师非常重视线上同学的学习效果,我们虽然身在远方,但心里倍感温暖。”
做好未来规划 找准人生坐标
大学阶段是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明确人生目标和努力方向的关键时期。“新生导引课”引导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找准自身发展的坐标系,积极思考未来的人生规划。
有老师组织新生走出校园,了解国家重点项目和典型行业,引导新生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在首钢园和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区,同学们学习首钢园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和城市更新理念,深入了解冬奥会筹备情况。在快手总部,同学们学习快手的企业文化和发展目标,对互联网自媒体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华为北京分公司,同学们学习了华为公司的发展历程、取得的成就和未来规划,深入了解了我国电子产业的发展现状。来自电子系的黄舒睿表示:“参观完华为北研所后,我对自己的奋斗目标有了更长远、更坚定的认识。”
师生参观首钢园和北京冬奥组委(左上)、快手(右上)、华为(左下、右下)
有老师组织新生观看“纪念华罗庚先生诞辰110周年史料图片展”,追忆华罗庚先生的传奇人生,学习华罗庚先生的成长经历和奋斗精神。有老师邀请行业精英到课堂上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为同学提出针对性发展建议。也有班级组织新生以小组为单位采访优秀校友,并在最后一堂课上分享采访校友的心得与体悟。校友们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不仅让同学们看到了自己未来的无限可能,也激励着同学们积极规划并实践自己的人生。来自电机系的谭谱祥表示:“从校友身上,我们看到了执著的信念,持之以恒的奋斗,以及勇于担当的可贵品质。他们的经历将激励着我们追寻人生价值,努力活出自己的精彩。”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是世界的未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新生导引课”将让思政教育有机融入新生引导,真正从把握学生成长规律、教书育人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出发,充分挖掘蕴含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学生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